众所周知,明朝初期的书坛上,文徵明属于厚积薄发式奇才。其6岁还不会说话、走路,一生乡试9次均落榜而归,但后期却在艺术领域,大放异彩。其声名远扬直至海外,求购其书画者可谓踏破门坎,络绎不绝,甚至有人不远万里来求其墨宝。但文徵明生平立下三不应的规矩,即“宗藩、中贵、外国”三不应。这其中的因素,恐怕与他痛恨当时倭寇经常从海上来犯有关。
文徵明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人称“四绝全才”,其与沈周共创“吴派”。在画史上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“明四家”。在文学上,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
其书法初学李应祯, 联通网络测速后参悟古人笔意。其楷书深得智永笔法;行书初学“二王”,后以苏、黄、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;草书除学“二王”以及智永小草之外,也学怀素、黄庭坚的狂草;隶书主要学钟繇、梁鹄等人。当然他并未只是停留在学习临摹阶段,而是入后知出,对古法进行了扬弃,融入了自己的温文尔雅的君子之气,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。
图片
文徵明一生十分痴迷苏东坡的《赤壁赋》,游戏中心曾用不同的书体写下这篇名垂千古的作品,据戴立强《明文徵明前赤壁赋册记》中统计,仅传世之作就有16件,而周道振先生《文徵明年谱》中记载的更不止此数。
在这些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他在89岁高龄用行草书写下的《赤壁赋》,书法功力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、人书俱老的境地。
图片
其用笔温润洒脱、气定神闲,笔力扎实而圆熟,纵观全篇笔力遒劲,挥洒自如。细瘦处如画沙印泥,沉厚处若绵中裹铁,快捷处牵丝映带,可陆断犀象。笔墨潇洒流落,翰逸神飞。与其之前的作品相比,确实更胜一筹,整幅作品已入“天人合一”之境,令人望尘莫及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你对文徵明的这篇《赤壁赋》有什么看法?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吧!
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一键举报。